- 分类:鹤峰茶史
- 发布时间:2021-03-20 15:39:27
- 访问量:0
人物
林紫宸(也称林子成、志成、子臣),男,广东香山人,生卒年月不详。早年在英国专修矿业,学成归国,进入英国人办的船业公司即太孚公司,做买办资本家。清光绪二年(1876)来鹤峰办红茶,传授红茶初制技术,建英商“泰和合”茶号,并聘同乡卢次伦为主管,在各主要产茶区设分庄,收购红毛茶,在石门、宜昌等地建茶叶精制厂,年产红茶万担。为了集中调运,林紫宸在鹤峰县城和五里坪设转运站,为采购、运销红茶,捐资改修了鹤峰——南村——南北镇、鹤峰——红茅尖——百顺桥,鹤峰——留鴐司——清水汆等多条骡马茶道;斥资维修、扩建了鹤峰太平镇至湖南石门县境长达300多公里的骡马大道。所制红茶,运汉口销售,外商视为高品,竞相购进。自此,鹤峰茶叶迅速发展。光绪十年(1884),林紫宸还携巨金到鹤峰九台山开设铜厂,招募工人,采矿、炼铜,后因工潮和地方排挤,铜矿开采内部出现尔虞我诈,遂封其矿井。林紫宸在鹤峰、五峰为宜红茶的运输,修桥补路,促进了湘鄂边境以茶叶为主体的商品流通,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五峰县采花乡“裕安桥碑刻”碑文称:“广东林君材长利济,身隐渔盐,每胜不临,泽行山行,随地尽利,叹世途之太险,倡议惟殷——四方之人,莫不合手加额曰:此林君之功与德也。”民国初年,由于英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商见红茶生意日趋下滑,便撤销了林紫宸买办之职,“泰和合”倒闭。
卢次伦(1858——1929),男,号月池,广东中山县翠亨村人。早年,随同乡林紫宸赴湖北省鹤峰、五峰经营红茶,先后在湖北五峰县采花乡朱家染铺的英商宝顺合茶庄,在湖北鹤峰、五峰及湖南石门开设的泰和合茶庄担任账房和主管。光绪十年(1884),卢次伦率领数十名采矿伙伴,随林紫宸来到鹤峰与石门交界的九台山参与铜矿开采。后因鄂、湘发生地界与矿区产权纠纷,纠缠不息而停顿。同伴回粤,卢次伦决定独留宜沙,采办茶叶。光绪十五年(1889),卢次伦在宜市松柏坪盖起制茶大楼,挂上“泰和合”金字招牌,并在五峰、长阳、鹤峰、石门四县的茶区设茶庄数十个,办理采购和运输、转运和销售业务,红茶经销量逐年上升。光绪二十五年(1899),卢次伦的“泰和合”茶叶经营达到鼎盛时期,有从业人员6000余人,运输船只100余艘,销售茶叶达30万斤。民国八年(1919),因盗匪骚扰,影响“宜红”生产、运输和销售,卢次伦遂将“泰和合”红茶号关闭停业,回广东故里。1929年冬因病去世,终年71岁。
张佐臣(1863—1938),男,字崇圣,排行第六,又名张六佬,鹤峰容美镇人。张佐臣早期先学屠宰,后经表哥李艺武引荐,同英商“泰和合”茶号主管卢次伦相识,开始学习红茶制作,并背秤串乡,收购红茶。张佐臣以其机敏、干练受到卢次伦赏识,被收为雇员,很快成为“泰和合”茶号的红人。 1916年,因英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垄断鹤峰红茶42年的“泰和合”茶号停业,其分庄、子庄一齐关闭。张佐臣低价盘得“泰和合”在鹤峰的全部设施,自立“圣记张永顺茶号”,在留驾司、北佳坪、茶园坡、五里坪、百顺桥、南渡江等地设立分庄,严格规定分庄收茶要依质论价,不准收茶人以停收、压价转手牟利。张佐臣雇请了经验丰富的老搭档郁天徐为账房,八面玲珑的叔丈吴子聪为总管,工于心计的赘婿洪哲人为经纪人,将茶号管理得井井有条。他用重金请来制茶师傅,在城关设初制厂,初制后分转石门县的泥市和五峰县的渔洋关精制,然后自备船只运到武汉。张佐臣通过武汉朋友的周旋,在武汉设置仓库、客栈,不仅把红茶生意做到了外国,也把日用百货运回鹤峰。张除经营红茶外,还在城关开骡马店,在宜都设布庄,广聚钱财,十年暴富,在鹤峰县拥有上百个田庄、万余亩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张佐臣得知苏区军民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同时,对于红茶商人给予保护的情况后,便主动把自己在鹤峰县各地的土地,分给贫困农民耕种,免收一切租费,还给红军及苏区干部群众送钱、送米。1933年6月,张佐臣专门请谢家岩的游击队员谢茂元从新庄自己家里挑了一百多斤茶油,送到麻水红三军军部。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佐臣克服重重困难,继续经营红茶。1938年病逝于汉口。
夏承德(1859—1944),男,鹤峰县五里乡人。儿时上过私塾,15岁时到本县红岩河(今邬阳乡龚家垭村)锅厂当学徒,由于吃苦耐劳,两三年就学会了生产生锅的全部工艺,深得老板的器重,便让他承担了锅厂的销售工作。经过他几年的努力,把锅厂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赚取了大量钱财。这时,锅厂老板夫妇年事已高,见夏承德确为忠厚之人,便将其收为义子,把锅厂全权交给夏承德打理。夏承德在湖南销售生锅的时候,发现广商卢次伦在石门泥市开办“泰和合”茶号,在鹤峰的五里坪、县城、留驾司都开设了茶庄,却在走马一带还没有茶庄茶号,便萌发了到走马开设茶号的想法。1900年,他廉价转让了锅厂后,来到走马寻找房产开设茶号。恰在此时,覃家大财主正要变卖走马下街大白果树前一座占地约2000平方的大宅院,夏承德当即买下,开办起走马第一家茶号——夏家茶号。夏承德通在泥市泰和合销售茶叶的过程中,与大茶商卢次伦结交成了“铁哥们儿”,夏家茶号也就成了泰和合的合作伙伴。在卢次伦的支持下, 夏家茶号得到了飞速发展,从业人员从最初的30多人扩大到400多人,建立了财务、收购、粗制、精制加工、保管、运输销售、总务等七个机构,骡马由最初的3匹发展到30多匹,年产量由两万多斤发展到20多万斤,收购点分布到关内的南渡江、桃山、大木坪、南村、寻梅台,以及关外的铁炉坪、阳河、细沙坪、芭蕉河,成为走马、铁炉一带的最大的茶号。民国八年(1919),由于石门宜沙大茶商卢次伦遭盗匪的骚扰,“泰和合”红茶号被迫停业。夏承德失去了茶商卢次伦这个靠山之后,也只好于次年关门停业。“夏家茶号”自1900年建成开业至1920年关闭停业,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也辉煌了20年,最后终于消失在“宜红古道”上。1944年冬,夏承德病逝于走马镇夏家湾,享年85岁。
肖勋臣(1898—1960),男,鹤峰县五里乡人,本名覃章绪,因一岁时过继给住在本县百顺桥付家村的么舅肖开位,更派名肖印功,书名肖勋臣。肖勋臣在其舅舅家开的私塾学堂里念书长大,成家立业。由于肖家种植的茶园面积大,茶叶质量好,招来了广东茶商,肖勋臣逐渐萌生了做红茶生意的念头。1918年,肖勋臣在百顺桥老对合屋里开茶叶行,行号为“恒泰”,使用行章为“肖恒泰”,注册称之为“肖恒泰牙纪”。自此后,当地人对其茶号及茶号老板统称“肖恒泰”。时间一长,人们基本忘记了茶号老板肖勋臣的姓名,只记得“肖恒泰”三个字。肖恒泰茶号主营白茶与红茶,主要销往两个方向:一是从百顺桥起,经岗坪、大树垭、三路口、白果坪、南北镇运往湖南石门泥市精加工后出口;二是经鹿儿庄、湾潭、五峰、渔洋关运往汉口出口。由于“肖恒泰茶号”自主经营的红茶规模较大,是地方的重点税源,官方非常关注。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鹤峰县政府县长赵翰卿,亲自开出肖恒泰收执的临时收缴税款的证明书,以防肖恒泰茶叶在运输途中受阻。肖恒泰茶庄主要收购田家村、寻梅台、桃山、梅山以及五峰县岗坪等地的茶叶,同时,也经营桐油、药材、生漆等土特产,是鹤五两县边界地区保留时间最长的商业大户。肖恒泰茶庄老板肖勋臣于1960年病故在百顺桥。肖勋臣是鹤峰县燕子镇百顺桥村制茶地代表人之一,是当地营销白茶、红茶的著名经纪人,更是万里茶道鹤峰段百顺桥茶区茶叶贸易的开拓者。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公司地址: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阳河村六组
服务热线:0718-5683666
网址:www.xinnongtea.com
COPYRIGHT © 2017 鑫农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2209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