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文化研究 / 万里茶道鹤峰段遗址遗存
  • 分类:鹤峰茶史
  • 发布时间:2021-03-20 16:03:16
  • 访问量:0
概要:
概要:
详情

古茶道•挂子溪石板道路
    五里乡三路口村2组大隘关山脚路口至挂子溪两段古茶道:第一段道路位于接龙桥至大隘关中间,大隘关半山腰有一段用条石错缝平铺而成的路面;第二段位于大隘关关口,从大隘关关口向南而下,山腰处有一段长9米,宽0.9~2.5米的青石板路面。在半山腰发现一块较平的地面,当地人称为“腰垫子”。 顺“腰垫子”而下,有一段保存较完整的青石板路面,长13.5米,宽1.2~2.5米。在三路口村7组(上放马场)三岔路口至五里乡的乡村公路上山处,有一段经人工凿刻、大小不等的21级梯步,长51米,宽0.9~1.5米,梯步为南北向,整体呈“之”字型。  
古茶道•九岭头百步蹬道路
    走马镇九岭头村2组有一长300米、宽1.5米的百步蹬道路,磴道由青石板平铺而成,青石板长0.95米、宽0.25米、厚0.30米,石料就地取材,没有加工痕迹。九岭头村至锁坪向南而上,有一段全长约300米,宽1.5~2.5米的由大小不一的石块铺成的道路,该段保存较完整。 
古桥•白果下街石拱桥
    白果下街石拱桥位于走马镇白果村五组,为单孔石劵桥,东西走向,横跨在小岩口河上。桥面长4.2米,桥面宽3.6米,通长9米,通宽4.1米,桥面距河底高4米,桥面由青石板平铺而成。桥面两侧有青石块垒彻的栏杆,东西两侧分别设有7级台阶。桥上原建有遮风挡雨的木质长廊,俗称“屋桥”,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拆毁。石拱桥拱券基本保存完好,桥面已破损。
古桥•拦刀隘夹沟石板桥
    位于走马镇周家峪村六组,历史名拦刀隘,现也叫南道隘。桥为石板桥,南北走向,长4米,宽1米,高1.6米,由两块条石搭建。桥两侧有规整石块垒砌的桥头堡,呈圆角型,分别宽0.8米,高1.5米。夹沟石板桥是走马至南北、湖南石门县清官渡的古茶道中必经之地。
古桥•兴隆屋桥
    位于鹤峰县走马镇白果村二组,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清宣统二年,南北向横跨于青龙河。长12米,宽5米,以四根长9米、宽0.45米的方木搭于两岸桥基,木板平铺桥面,其上为四柱三棋四排扇,开三间,布瓦顶的木屋,檩子下端有楷书建桥捐款人、石匠、木匠、监工的姓名墨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率领工农红军转战湘鄂西多次经过此桥,往返于鹤峰关内外,当地老百姓多次到屋桥前迎送红军,故此桥又称“红军桥”。此桥建桥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浓郁,对研究西南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986年被鹤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古桥•花桥
    花桥位于走马镇花桥村5组,小地名叫花桥坪。原为一屋桥,当地人传说修好桥的那天刚好一个叫花子在那里路过,所以名为花桥。
花桥横跨虹洞河,是古茶道1号线路必经之地,其路线为白果-花桥-七星湾-所坪-九岭头-南北镇。 
古渡口•江坪九女桥渡口
    位于溇水在县境内的中下游区段,是走马坪通往桑植和慈利大道上的主要渡口,乾隆四年(1739),知州毛峻德捐设渡船一只,并于渡口买置旱地山场以为渡夫养赡及修整船只之费。渡口立有普济渡石碑,碑后镌勒旱地山场界址并粮银数目。按租钱收入,不敷渡夫养赡,因索取往来渡费。后因地经开垦,由承种者,租钱可升交租谷二十石,以给渡夫而禁止索钱。1978年以后,人力渡口已不能满足汽车通行的需要而改为机船渡口。
古井•龚家水井
    位于走马镇白果村四组(老街)村民唐植举房屋旁,呈半圆形,直径1.3米,井水深1米,井口有一长条石长1.3米,厚0.1米。 水井上面是用石板铺成的“也是桥”,立有修建的功德碑和土地菩萨。井水现仍可饮用,但功德碑、石菩萨已不存在。
古驿站•白果坪康家客栈
    位于走马镇白果村四组,房屋建筑现已毁无存。康家客栈客栈建于解放前,老板康兴顺,建筑规模五柱七齐木房,后面还有骡廊。来康家客栈投宿的。主要是天南地北的骡客,多是运茶,运盐,运粮。康兴顺本人也做茶,收茶卖。康家客栈由康兴顺自家经营到1958 年,公私合营后由合作社经营。
古镇•白果镇
    位于走马镇南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街道长而窄,长约2000多米,宽仅两三米。街道两旁一律青瓦木屋,高低不一,有的雕梁画栋,有的镂窗斗脊,大多是平房,没有晒台没有楼,属干栏式建筑。家家的屋门口几乎都挂有招牌,店名全是用生漆刷成的,有商铺、裁逢铺、染铺、药铺、油盐铺、收购部、歇铺(宾馆)、馆子(酒店)、骡马店、待招(理发)店、米面铺、铁匠铺、猪行(交易猪仔的场所),等等。铺在街道上的青石板,被脚踩出来的灯盏窝有深有浅。两座屋桥,一座横跨在挂子溪河上,一座横跨在小岩口河上,连通了白果坪到走马坪到升子坪到锁坪到三路口的路。白果镇是鹤峰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清朝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了宜红茶的发展,把容美茶叶运到湖南泥市加工,特邀请英国茶商投资扩建大岩关盐道,并修建屏山土司爵府至大隘关的“泰和合”路与古盐道联通,形成一条茶马大道。改土归流前,从白果镇到容美土司中府(鹤峰城),最近的路就是上大隘关,过三路口到五里坪,过土司南府(南村)到南度江再到中府,因而这条路也就成了土司时代人们进出的“官道”。民国时期,白果坪以张九畴为首的富商将在这里收购的茶叶、药材、兽皮等山货,用骡马运输,从白果出发,向南经过南北镇、泥市、石门、慈利,到长沙,向北经过大隘关、三路口、湾潭、长乐坪、渔阳关、宜都,到荆州沙市;再将在慈利长沙、荆州沙市采购的盐巴、布匹、日杂百货运回白果镇分销。每天都能看到那头上顶着红花的骡马从石街上走过,都能听见骡客的吆喝声和铁掌撞击青石板上发出的有节奏的马蹄声。每逢“赶场”日,十里八乡挑担提篮的,背篓拎包的,牵娃带仔的,赶猪贩牛的,都会朝白果镇赶去,风雨无阻。他们卖出自家生产的粮食和蔬菜,自家喂养的鸡鸭和生猪,山上采来的药材和山菌,买回家中需要的盐巴、棉布和日用品。大街上,天晴只见满街人头,捆黑头巾白头巾的,戴草帽布帽的,留光头蓄长发的,梳长辫扎短刷把的,时时在眼前晃来晃去;天雨只见满街都是油纸伞、斗笠,就像浮萍在流水中漂移一般。当时白果镇,被称为“小武汉”。
古村落•所坪
    位于走马镇南部,因麻寮所设此地而得名。据万历《慈利县志》与《唐氏族谱》等文献记载:所署为明洪武二年(1369)所建,“城墙长415丈,设土门一”,承担为朝廷“内控容美”的重任。因麻寮土司早在明代归流实行卫所管理且由唐姓世袭,故所坪古今皆以唐姓居多。容美土司要打通与汉区茶叶贸易之路,就千方百计与麻寮所联姻、购山买地,永修友好。因此,所坪虽是麻寮所署之地,也是容美土司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

这是描述信息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公司地址: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阳河村六组
服务热线:
0718-5683666
网址:www.xinnongtea.com

COPYRIGHT © 2017 鑫农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2209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宜昌